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1、地位:本节教材地位举足轻重。它上承《工业革命》,下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并与必修1的《鸦片战争》相连,主要分析的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华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近代的经济现象,体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从而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2、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经济现象,体验中国近代化,加深对实现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对经济史的陌生,尤其对本课自然经济和近代化等概念的陌生,老师如何联系现实深入浅出讲清概念。
高中历史以专题史形式出现,时空跨度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缺乏,如何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逐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依据】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 ……此处隐藏956个字……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
3、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地位和作用:
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
①、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政治: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和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
(四)课堂小结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仍占统治地位)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兴起
变动之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变动之四: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变动趋势: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3、变动的影响:经济近代化——促进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五)巩固练习(略)
七、教学拓展
【联系现实思考辩论】
面对当前农村的打工浪潮,你有何感想?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设想吗?通过辩论,让学生融入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加深同学们对我国深化改革的认识,增强同学们应对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
【教学特色】
1、层层递进,符合认知
2、营造民主课堂,开拓思维空间
3、重视史料教学,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有待改进】
1、教学观念的调整:如何取舍教材,改变放心不下学生的心理。
2、教学方法的改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的科学态度。
3、历史学科思想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启迪人生,教师还要狠下功夫。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