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赏析
《道德经》赏析1【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注释】
1、大象:大道之象。
2、安平太:安,乃,则,于是。太,同“泰”,平和、安宁的意思。
3、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4、既:尽的意思。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引语】
这一章,述说了“道”的作用和影响,但本章和上一章,都不完全是前面各章论“道”的重复,而是隐寓着言外之意。“道”的作用和影响不可低估,它可以使天下的人们都向它投靠而不相妨害,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因而可以这样说,本章实为“道”的颂歌。在《道德经》中,“道”已经被多次论及,但从来没有重复,而是层层深入、逐渐展开,使人切实感受“道”的伟大力量。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评析】
“乐与饵”指流行的仁义礼法之治,“过客”指一般的执政者,但还不是指最高统治者。老子在本章里警诫那些执政的官员们不要沉湎于声色美食之中,应该归附于自 ……此处隐藏5112个字……/p>
【解释】:谓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自】: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慎终如始
【解释】: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出自】: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6、俭故能广
【解释】:指平素俭省,所以能够富裕。又解为行事简单方可广博,俭,同“简”。
【出自】: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47、寸进尺退
【解释】: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出自】: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48、被褐怀玉
【解释】: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自】: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4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解释】: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出自】: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0、小国寡民
【解释】:国家小,人民少。
【出自】: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51、鸡犬相闻
【解释】: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出自】: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2、老死不相往来
【解释】: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自】: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